基北區及桃連區升學制度概述

基北區及桃連區升學制度概述

        自聯考以來再到基測實施,學生升學壓力被認為不減反增,國中教育發展被認為仍受到扭曲,仍舊維持在課本中的分分計較。於是教育部為了減輕升學壓力;提供適性教育機會,開展學生潛能;促進教育機會均等,讓更多清寒學生享有受教權。在十二年國教規劃中,入學方式被重新規劃為「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」及「五專多元入學方案」兩種,分別進行申請入學、甄選入學及登記分發等三類入學管道,實現以免試申請入學為主、考試登記入學為輔之入學方式。

免試入學

      即是只要學生想念的學校跟畢業國中位於相同就學區,即可透過登記方式免試入學,就跟國小升國中一樣。但免試過程中,如果出現有意入學該校該科的學生多於核定學額的情況,也就是發生超額,按照2011年的原規劃,就必須採用隨機抽籤或參照「國中教育會考」的表現入學。學生若免試已經錄取,但還有意報考各縣市明星高中,必須先放棄免試入學錄取的學校,參加特色學校招生考試。

         至104年(2015年)起,教育部宣布免試入學的超額比序將同時考慮「學生志願序」、「就近入學」、「扶助弱勢」、「學生畢結業資格」、「均衡學習」、「適性輔導」、「多元學習表現」及會考等八項,多元學習表現之內容又包括「體適能」、「競賽」、「技職證照或資格檢定」、「服務學習」、「社團」、「日常生活表現」(包活獎懲紀錄及出缺席情形)及「班級幹部」等七項。會考成績在總成績中之比重不得超過三分之一,且除非是同分人數過多,超額無法比較時,才會採用電腦抽籤。

      在2014年,免試入學制度實施後,原則上台灣的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高中職,免試入學。不過在一所高中職的學生超過該校核定可招收人數時,仍需要進行超額比序。會考是超額比序參酌項目之一,依縣市不同,最多佔超額比序總積分三分之一。不過,由於實際上大多數學生在超額比序的各項目中除了「會考表現」及「扶助弱勢」項目外,其他部份大都能拿到滿分,故會考的地位仍與傳統聯考、基測相若,是決定高中錄取的關鍵因素

      會考五科為國文、英文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科,成績分為 3 等級並加註 4 標示:精熟級 A(A++、A+、A)、基礎級 B(B++、B+、 B)、待加強級 C。依據教育部公布的會考成績統計 5,各科成績超過 5 成落在基礎級;達精熟級的比率大約在14.37%到16.96%之間;國文、英文、數學、社會、自然科成績為「待加強」等級的人數比率分別為17.34%、33.73%、33.4%、19.95%、25.25%,其中英數二科的比率明顯比其他科高;大多數學生寫作達4級分。

超額比序的項目及會考計分會因不同學區而有所不同,下面就以基北區及桃連區的部分做說明。

        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出,基北區和桃連區兩區的升學制度有明顯的不同,所以學生家長在報考時一定要明確知道自己所要報考學區,才不會事倍功半。而前面也有提到,在總積分裡,除了會考成績,其他項目大多數學生都能拿到滿分的,所以會考的成績仍是影響升學的最主要關鍵,所以取得好的會考成績才能上好的高中,這一點學生家長要有清楚的認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