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會考108課綱國中篇

108課綱分為三大面向:自主行動」、「溝通互動」、「社會參與,此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,並強調素養是與生活情境有緊密連結與互動的關係。

1、自主行動:個人是學習的主體,學習者應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,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,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。
2、溝通互動:學習者能廣泛且妥善運用各種工具,包括物質工具(如人造物、科技及資訊等)和社會文化工具(如語言、文字及符號等),與他人及環境能有良好且有效的互動,並具備藝術涵養與生活美感。
3、社會參與:學習者處在彼此緊密連結的地球村,需要學習處理社會的多元性,以參與行動與他人或群體建立適切的合作模式與人際關係。

核心素養:核心素養是新課綱課程發展主軸。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、面對未來挑戰,所應具備的知能與態度。著重培養學生在生活情境中,真實運用知識的學習表現。教師可以運用校內外資源,進行觀察、探究、實作等教學活動。運用測驗、觀察、問答及面談、檔案等多元評量的方式,重視學生在知識、能力、態度上,與實際生活的連結。

新舊課綱的主要差異

      108課綱中明確規範,國中應運用彈性學習時數發展校訂課程,一週有6節的彈性課,至少要開出三至四節「跨領域、統整性、主題專題式課程」,且要跳脫學科思惟,各校的課程計畫都應該要明列出上課內容。

 國中變化要點: 

  • 國文領域:每冊至少有3篇自學篇章。 
  • 自然領域:課程減少複雜計算,改以實驗、實作方式進行教學。 
  • 數學領域:課堂上可使用計算機、增加三視圖單元。大考是否能用計算機仍在商議階段。 
  • 英文領域:重視聽力、閱讀能力,不過度側重文法。 

國中階段最主要的改變,就是新增科技領域。

      國中科技領域包括「資訊科技」及「生活科技」,是希望可以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,例如:創造性思考、邏輯與運算思維、批判性思考、問題解決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。並學習使用科技工具、材料、資源,讓學生動手實作,進一步嘗試設計與創造科技工具及資訊系統。

      除了透過運用科技工具、材料、資源鼓勵學生動手實作,也訓練運用設計與創造科技工具及資訊系統的知能。並在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、創造性思考、邏輯與運算思維、批判性思考、問題解決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。

課程內容為:
1、資訊科技包括:「演算法」、「程式設計」、「系統平臺」、「資料表示、處理及分析」、「資訊科技應用」、「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」等主題。
2、生活科技包括:「科技的本質」、「設計與製作」、「科技的應用」、「科技與社會」等主題。

108課綱對於國中教育會考的影響

1、國中教育會考是為了瞭解,並確保國中學生學力品質,因此各科試題本都包含評量各種能力(精熟、基礎及待加強)等級的試題,以有效鑑別學生學力。

2、各科試題都是根據領域課綱中的學習重點命題,不會在某個考科評量其他考科的知識或概念。

而108課綱強調的跨領域學習,在考題方面,則會以下列三種方式反映在國中教育會考試題中:

1、使用其他領域的題材,或融入課綱所列的議題,例如:國文科以科普文章作為選文、英語科的選文涉及社會議題。

2、評量跨領域的共同核心能力,例如:圖表的應用與解讀。

3、結合生活情境的試題。

下面有一些實際例子給學生家長參考:

考察整合運用能力

跨領域/跨學科/主題式試題設問

試題素材情境化

試題素材情境化

考察整合運用能力

      最後,無論是應試哪一考科,閱讀理解都是很重要的能力。建議從國小階段開始,就鼓勵學生培養廣泛閱讀各領域篇章文字的習慣,不要只閱讀圖像式的資訊。只要懂得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並活用,相信學生們便可從容準備考試,所以各位家長及考生可以安心。

 

基北區及桃連區升學制度概述| 108課綱大解析教育會考重要日程表 | 高中升大學制度課程預約試聽 | 講座預約